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就业难问题进一步突显。浙江省新昌县虽未出现“返乡潮”,但返乡农民工人数比2008年有明显增加,大约为3000多人,其中女劳动力约1000人。要解决返乡女劳动力就业,需广开就业门路。在当前第二产业提供就业岗位增长潜力不大的情况下,引导她们从事第三产业尤其是家政服务业应成为解决返乡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一、家政服务业就业前景广阔。
从家政服务业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迎来了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的黄金期。理由有三:一是居民收入的增加,为家政服务的市场需求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消费能力,相当一部分居民已经有能力支付此类消费。二是我国逐步迈入全面小康,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必然产生对家政服务的更多需求。三是我国家庭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空巢老人”、“留守子女”不断增多,家庭成员从事日常家务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们依赖社会上专业的家政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大。未来,一对年轻夫妻至少要照顾四个老人,这就产生了新的民生难题,同时也为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商机。
从家政服务业就业容量看,家政服务业完全可以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水库”。最近,著名经济学家汤敏撰文称,中国要刺激内需,最现实可以启动的市场就是家政服务市场。他说:“劳动社会保障部在四个城市做了一个调查,在城市里将近有40%的家庭有雇家政服务员的需求。全国有1.9亿个城镇家庭,不说40%,就算15%,就等于有2850万个工作机会。现在全国已有1500万家政服务员,这样就约等于还有1400万个工作机会。”因此,只要措施得当,家政服务业这块大蛋糕让返乡女劳动力分享完全是有可能的。
二、家政服务业适合返乡女劳动力就业。
从家政服务业职业特点看,非常适合返乡女劳动力就业。理由有三:一是就业门槛较低。只要身体健康、具有初中文化的劳动力都可以从事,尤其适合40-50岁左右的中年妇女。目前返乡农民工群体存在普工返乡多,技工返乡少;高中以下返乡多,高中及以上返乡少;年龄大的返乡多,年龄小的返乡少的“三多三少”特点,其中大部分返乡女劳动力都符合家政业从业的基本要求。二是就业技能易掌握。家政技能是家庭妇女非常熟悉的家务劳动,返乡女劳动力有过非常多的实践锻炼,只要经过一段时间正规培训和矫正就可以胜任初级岗位要求。三是收入不算低。浙江省新昌县家政服务员主要输出地浙江省宁波市2008年职工最低工资为960元/月,而普通持证家政服务员的月薪一般在1200元以上,且具有吃住条件好、劳务成本低、劳动强度轻等优点。从净收入的角度看,家政服务员1200元月薪相当于工厂1800元月薪水平。
从新昌县家政服务员输出现状看,4050农村妇女是主要从业人员。我县的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经历了由“游击队”整合为“正规军”,再发展为“品牌军”的历程。解放前,我县沙溪、巧英、新林等乡镇的农村妇女就有外出当“奶妈”的传统,解放后由于国家政策对农村人口流动的限制,进入了相对停滞期。到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自发外出做“保姆”的农村妇女逐渐增多。2004年起县政府开始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和输出,从而使全县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工作走上了发展快车道。至2008年,已累计培训2196人,输出2302人,其中40岁以上农村妇女约占85%。家政服务员输出地以邻近的浙江省宁波市、杭州市、上海市为主,其中宁波约占80%。2008年外出家政服务员共带回劳务收入2000多万元,已成为除建筑技工之外的第二大劳务收入产业。新昌农村妇女以勤劳、朴实、纯正的优良品质,深得各地特别是宁波市场的广泛认可,且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三、加强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的建议。
1、调整发展思路,完善产业政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家政服务员培训输出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和民生工程。一是提升产业层次。坚持产业化发展思路,形成从宣传、培训、输出、服务一个完整产业链。使其在更大规模、更高标准的产业层次上壮大,从而把人口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把就业压力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二是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建立健全家政服务员培训,鉴定、服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培育、务工环境优化等方面政策,构建好组织保障、工作推动、考核奖惩、资金投入等各项机制。
2、加强宣传引导,扩大输出规模。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对家政服务员的偏见仍然是影响农村女劳动力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原因,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发展家政服务业的重大意义。一是宣传发动。加强对返乡女劳动力的宣传引导,广泛开展“自尊、自立、自强、自信”教育,改变人们对家政行业的偏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二是典型带动。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那些“输出一人,全家脱贫,输出一群,富裕一村”的农村妇女就业典型,力争起到“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乘数效应。三是建立生源库。组织力量进村入户,摸清返乡女劳动力基本情况。
3、突出技能培训,提升品牌效应。“新昌阿姨”家政服务员品牌已经树立,但品牌发育还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招牌”。因此,要深入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抢占市场,靠品牌增创效益。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打破行政区域和行政部门限制,对现有各类职技校、农函大、社会办学单位进行整合,建立全县统一的家政服务员培训基地。二是改变教学方法。根据返乡女劳动力实际,采取更为形象化的方法进行培训。注重实践操作,使家政服务员实实在在掌握技能。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增设相应培训内容。三是加强中高级技能培训。委托输入地政府开展“回炉”提升培训,使家政服务员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逐步提高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
4、健全工作体系,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探索 “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家政服务员输出新路。一是扶持龙头企业。引入市场机制,大力发展劳务经纪人队伍。适当放宽融资条件,给予税收减免,鼓励、支持学校和企业开展培训和输出,培育我县家政服务业的“龙头企业”。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提供供求信息,开展网上服务。驾好下乡招工“大蓬车”,组织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服务的“四送”活动,提供面对面近距离服务。三是延长服务链条。坚持将服务贯穿于培训、输出、回访各环节。健全家政服务员跟踪服务回访制度,对输出的家政服务员进行不定期回访,了解她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做好针对性的思想工作,确保她们安心工作。建立与输入地信息对接机制,全方位获取劳务信息,组织开展劳务推介洽谈活动。做好维权工作,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维护输出人员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