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能培训

小保姆能做成促就业大文章

作者:临沂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发布时间:2011-05-18 12:25:00

受国际金融危机连累,我国许多农民工失业返乡,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度也在增加。如何寻找新的就业空间,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工会关注的焦点。

家政吸纳就业潜力大

随着我国城镇化、家庭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以及人们生活品质和消费观念的不断提高,能够聘请到高素质的家政服务人员,成为越来越多城市消费群体的共同需求。

“家政服务业有着吸纳就业的巨大空间和潜力,具有很广阔发展前景。”据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约有1800多万人的家政服务员队伍,截至2007年底,全国各类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年营业额近1600亿元。然而,根据中国家庭服务业协会掌握的情况,全国总计约有3000万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市场需求,缺口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

1000万的岗位,一个足以令劳动保障部门雀跃的数字,但由于家政服务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使许多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不愿轻易涉足家政服务业。而且,该行业目前从业人员大多年龄偏大、技能单一,且女性居多,技能水平较低,经济收入普遍不高;家庭服务企业规模小、利润薄,从业人员流动性大,多数企业无力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对意外风险、人身伤害、雇主损失和公司连带赔付缺乏适当的保障办法……

有专家指出,以手工劳动为主、工作方式灵活、劳动强度适当的家政服务业比较适合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因此,家政服务本应是扩大就业的重要增长点,在扩大就业、拉动内需、改善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如何帮助就业困难人员摆脱世俗观念,安心从业,如何把曾经的“小保姆”做成促进社会就业的大文章,需要社会各方认真想一想。

工会担起重要职责

一边是家政服务业中蕴含的巨大就业空间,一边是相当一部分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难找工作,为了将两者结合,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动起了脑筋。

今年4月以来,全总与财政部、商务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积极沟通,研究制订推进发展家政服务产业化的政策措施。6月中旬,商务部、财政部和全总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家政服务促就业”的通知》,表示将全力做好家政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并由中央财政对培训经费予以全额补助。

在此基础上,全总发起了全国工会“家政服务促就业工程”,并提出了三项具体措施——全面培训、供需对接、动态管理,为家政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我国工会组织有着庞大的网络优势。全总表示,各地工会将利用3090个县级以上帮扶中心和2094家工会培训机构,对就业困难群体进行家政服务免费培训,包括婴儿月嫂、老人护理、病人护理、家庭保洁、家庭配餐送餐服务、社区保安等与家政服务相关的业务培训以及职业道德、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等综合教育。通过考核的人员将会获得培训合格证,掌握中高级技能的人员则在技能鉴定后发给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就业是培训的最终目标。据华夏中青家政服务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工会“家政服务促就业工程”首批有1000名家政服务员进京,她们将在为期三天的适应性培训后,于一周内安置就业、入户上岗,安置方向主要是“三高家庭”(高干、高知识份子、高收入)。全总保障工作部副部长李志培说,参加家政服务培训的学员将全部纳入工会帮扶中心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依托工会帮扶中心电子网络体系,根据家政用工岗位信息,实现培训与安置就业有效对接。

急需解决后顾之忧

目前,大部分家庭服务企业采取的中介制使家庭服务员与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也是家政服务人员存在不稳定感的主要原因。为此,全国工会“家政服务促就业工程”特别提出,各级工会对培训人员的安置就业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家政服务企业要对家政服务人员实行企业化管理,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家政服务人员的主要接收地,北京市总工会还将搭建工会服务网络和电话热线平台,跟踪家政服务人员的工作动态。“工会为家政人员服务的触角将延伸到每一个街道、社区、楼宇、村镇。”北京市总工会副主席王北平承诺。

然而,如何让家政服务人员享受社会保险仍是个难题。有业内人士呼吁,有关政府部门应积极研究制订家庭服务企业职工实行社会保障的办法,积极稳妥地将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必须从完善优惠扶持政策、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提高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健全社会保障、转变传统观念等多个角度全面入手,进一步推进家政服务的产业化,如此,才能让家政服务人员安心从业,并吸引更多失业人员加入家政服务员的行列。”李志培说。

技能培训